方形试剂瓶由PET原料经注拉吹工艺加工而成,主要用于血清、培养液等溶液的储存。在生产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瓶体表面白化现象,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呢?
方形试剂瓶
方形试剂瓶白化现象的产生原因主要是因为局部结晶过大,这种现象的产生有三个阶段:瓶坯注塑时白化、瓶坯再加热时表面结晶白化、拉伸吹塑时取向结晶白化。当模具的冷却效果很好时,可能形成规则或不规则的抛物线状的雾状结晶。这主要是由于各型腔注塑速度、压力、温度协调不一致的结果。高速、高压注射时,熔料与浇口发生剪切,产生热量,溶体流动好,迅速注满型腔,并迅速得到冷却。如果因为注塑压力小、注塑速度低,一级注射未能注满型腔,则一级注射的料流前锋会因为与模壁接触不好而使温度降不到玻璃化温度一下,从而形成大量晶核;在与二级注射的料流会合时,会吸收二级注射料流的热量而结晶雾化,形状为规则的或不规则的抛物面,且抛物面的厚度有大有小。
再加热阶段方形试剂瓶坯在相应部位易产生块状结晶。另外由于瓶坯在加热时内外温升不一样,外高内低,易使表面温度过高而结晶成雾状白化。在拉伸吹塑阶段,由于拉伸太快或冷拉伸,而形成拉伸结晶白化。
方形试剂瓶白化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为以上几个方面,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可以通过调节注射速度,适当提高熔料温度,消除抛物线形状的白化。再加热阶段,可采用能使内外温升相差不大的加热方法,必要时用射频加热,并缩短加热时间,可降低结晶白化的可能性。对由拉伸引起的结晶可适当降低拉伸速度来避免。上一篇: 悬浮细胞培养摇瓶的生产工艺介绍
下一篇: 如何避免血清瓶中出现沉淀